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铜、铅、镉、镍、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活污水中铜、铅、镉、镍、铬的测定。
湖北65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展览时间:2021年2月3日-2021年5月30日展览地点:湖北省博物馆(综合馆二楼)该展览于2020年9月开展,此次提升增加了展出文物数量,呈现130余件(套)曾国青铜器精品,全面反映了从3000多年前的西周早期到2400多年前的战国中期的曾国青铜文化面貌,带领观众感受曾国深厚的礼乐文明积淀。此次展出的还有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的27件北朝时期造像拓片等文献,特别是一组8件同样出自天龙山石窟第2、3窟的造像拓片,首次集中展示。
贵州87平天下——秦的统一展览时间:2021年1月1日-2021年4月6日展览地点:贵州省博物馆(6号厅)票价:120元/人(优惠见馆方发布)此展览亦是2019年全国十大精品展览之一。透过这一件件朴实且珍贵的器物,可以一窥古人的社会生活,更能觑见历史更迭,时代变迁。70美美与共 ——四川博物院藏唐卡组画展展览时间:展期至2021年6月22日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三楼展厅)本次展览是国内首次集中展示四川涉藏地区成套唐卡组画的专题展,共计展出四川博物院馆藏成组、成套唐卡组画52幅,以及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格萨尔文化的诸多民族民间器物,力图传达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46若榴花屋忆故人——纪念沙孟海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展览时间:2020年12月30日-2021年3月21日展览地点: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沙孟海先生是中国现代书法大家。中原大地,古代石刻艺术品浩如烟海。
30滇王与南越王展览时间:2021年1月25日-2021年4月18日展览地点: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本次展览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主办的第五个汉代诸侯王展,滇国和南越国的文物精品首次的联合大展让两地六馆精品文物倾巢而出,两地289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重构2000多年前的滇、南越两个地方王国的历史图景。37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历代花鸟画迎春特展展览时间:展期至2021年3月28日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特展馆2楼8展厅)近百件精品,勾勒半部中国花鸟画史,从宋徽宗到元代李衎、倪瓒,从林良、吕纪到沈周、文徵明,再到陈淳、徐渭,再到蓝瑛、陈洪绶,从八大、石涛,到华嵒、金农、郑燮等扬州八怪从恽寿平、吴历,到蒋廷锡、邹一桂、 钱维城,从王翚师徒,到沈铨,从海上三熊三任,到虚谷、赵之谦、吴昌硕,从二高一陈,到三吴一冯,从齐白石到徐悲鸿、张大千,到于非闇、陈之佛,再到唐云、陈大羽……名家辈出,灿若星辰,构成南博展览史上最强大的花鸟画阵容。一抹红彩展示大地湾文化时期最早出现的彩陶特征。
展览现场彩陶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先民烧制出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彩陶。塑形艺术展示各种陶塑文物,反映史前先民准确的观察能力、出色的表现能力和日趋丰富的审美情趣。第二单元笔画与色调的奏鸣按照时代顺序介绍甘肃彩陶各个文化的主要纹饰及演变规律。内容上分为花叶繁茂鸟乘风行水生一族驯化与野生四组。
音乐舞蹈展示了一些舞蹈图案的彩陶,也有陶鼓、陶埙、响器等多种乐器。展览现场彩陶半山时代的垂弧锯齿纹彩陶瓮 甘肃省博物馆藏半山时代的垂弧锯齿纹彩陶瓮以黑红双彩左右连缀、层层扩展,在陶瓮上摹绘了一朵盛开的花朵,也象征着甘肃彩陶艺术鼎盛时代的绚丽与壮美。
人形彩陶罐鲵鱼纹瓶甘肃省博物馆藏鲵鱼纹瓶 鲵鱼纹头部为人脸形象,双目原睁,张口露齿,身体弯曲扭转,遍布鳞片状的网格纹,两侧饰爪形纹。这些形象有些是单纯的艺术装饰,有些则蕴含了信仰内涵。顾名思义,花叶繁茂表现花瓣、叶子、果实、葫芦等植物纹的形态特点,鸟乘风行展示鸟纹的形态与演变特征,水生一族表现鱼纹、蛙纹等水生生物的形态及变化特点,驯化与野生展示猪、犬、羊等家养动物和鹿、兽、蜥蜴等与畜牧、狩猎生活有关的动物。第四单元精神的家园将各文化阶段与人们精神生活有关的彩陶纹饰集中起来,分类展示。
鱼纹大多画在盆形器一周,约2至3条,首尾相接。其中的太阳、植物、动物和人形纹饰展示了人们生息之地的自然生态。展览现场彩陶展览现场彩陶仰韶文化早期 变体鱼纹盆 甘肃省博物馆藏变体鱼纹盆 鱼纹是仰韶文化早期最常见的标志性图案,仰韶中期逐渐消失。先民们在探索彩陶纹饰艺术的同时,对立体塑形也给与了一定的关注。
最初的鱼纹写实性较强,后来从头部开始简化,进而鱼鳍合并,最终成为一种十分固定的程式化图案,表现为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规律。由于马家窑文化彩陶十分丰富,展览将马家窑早中晚三个时期分作三组来展示,激流涌荡红黑彩与锯齿纹与圆形天地分别展示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的彩陶群组,对这一时期的漩涡纹、网格纹、黑红彩锯齿纹、葫芦网格纹、四大圆圈纹、回形纹等代表纹饰做拆分解读,集中展示甘肃彩陶最辉煌阶段艺术成就。
展览现场变体神人纹壶 临夏州博物馆变体神人纹壶 神人之间漂浮着很多气泡一样的东西,神人的头部表现也是这种气泡。展览现场彩陶展览现场彩陶展览现场彩陶第三单元大自然的生命组歌通过具象纹饰展示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及主要生物纹饰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甘肃的彩陶文化跨越5500年,历史悠久,包含了众多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文化。内容上分为一抹红彩从直线到曲线激流涌荡红黑彩与锯齿纹圆形天地余音绵绵六组。展期持续至2021年1月3日。各文化彩陶风格各异,特色鲜明。其中不乏精品,许多彩陶也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堪称黄河中上游史前彩陶精品荟萃,充分展示了黄河流域史前文明的沉厚、悠久与辉煌、灿烂。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精美的史前彩陶195件(套),包括甘肃省博物馆藏的半山时代的垂弧锯齿纹彩陶瓮 、仰韶文化早期变体鱼纹盆、被认为有可能是人首蛇身伏羲形象的鲵鱼纹瓶,国家博物馆藏马家窑早期漩涡纹四系彩陶罐等,集中呈现了黄河中上游史前彩陶精品,展示了黄河流域史前文明的沉厚、悠久与辉煌、灿烂。
从内容上分为四个单元,涵盖甘肃彩陶各个历史时期,内容涉及文化背景、彩陶制作、风格流派、自然物象、精神生活等各类主题。因此这个陶壶图案所展示的内容或许与人类的生殖崇拜活动有关。
音乐与舞蹈是人类表现情感最直接的艺术形式。上古时代的乐舞与原始信仰的关系非常密切,也与世俗的精神生活不可分割,载歌载舞的集体活动也是愉悦人心,促进社会交流的重要手段。
上古时代,原始信仰是人们最主要的精神支柱,原始信仰主要展示最能体现这些特征的鲵鱼纹与神人纹。马家窑早期的漩涡纹四系彩陶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马家窑早期的漩涡纹四系彩陶罐形体高大,用流畅的线条、饱满的构图再现了黄河河水波浪起伏、涡流翻卷的壮丽画面,也表达了先民对母亲河深深的眷恋。
分为发现泥火成器文化兴衰三组,发现部分追溯了甘肃彩陶于1923-1924年被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的过程和意义,也叙述了中国考古学者在纠正安氏的误判以及完善甘肃彩陶历史序列中的贡献。如果联系到蛙类的生活习性,很容易联想到这是蛙卵。猪面纹细颈壶 甘肃省博物馆藏猪面纹细颈壶 这件细颈壶的肩腹部,以二方连续方式绘出了四只猪面,每只猪与旁边的一只共同拥有一对眼睛,形象生动,构思巧妙。泥火成器部分从科技史角度展示了陶器从制作陶坯、绘彩和烧制成品的过程,以及敷泥贴片和泥条盘筑两种制作方法。
形象写实生动,具有鲵鱼、人、蛇三者组合的特征,有学者认为它可能是人首蛇身的伏羲形象。进入青铜时代,彩陶数量减少,品质也有所下降,因此齐家、四坝、辛店、沙井这四个青铜时代文化的彩陶归为余音绵绵一组按时间顺序展示。
文化兴衰部分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甘肃彩陶文化做了一个概要介绍这些插图发表于1826~1827年,被认为是艺术家之书(由优秀艺术家作插图的优秀文本)的开山之作。
《阿尔及尔的妇女》展览展出的一小部分版画还体现了画家对西方传统的关注。同时,董强教授表示,赛克勒博物馆也是他每学期上课必带学生来的地方。
当歌德看到德拉克洛瓦所作的插图时,他很兴奋:我必须承认在这些场景中,德拉克洛瓦先生已经超越了我创作时的遐想,想必读者在看到时,一定会觉得是如此生动且超乎想象。英国散文家威廉·哈兹利特在1817年宣称:我们就是哈姆雷特。此次展览展出哈姆雷特系列版画(共出版16幅)中的15幅。虽然这48幅作品并不能完全代表德拉克洛瓦的艺术造诣,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莎士比亚和歌德文学的热爱,对鲁本斯等大师的崇敬,对阿尔及利亚、西班牙和俄罗斯等异域文化的迷恋,创作动物题材作品的游刃有余,讽刺旧政权拥护者的犀利,对古物的喜爱等。
曾被诗人波德莱尔称为古往今来具创作力的画家之一。此外,雅克·卡洛对街头艺术家的描绘,弗朗西斯科·戈雅的狂想和马克·夏加尔的寓言故事画也在展陈之列。
《浮士德和瓦伦丁的决斗》终其一生,德拉克洛瓦都深受莎士比亚的启迪。如今赛克勒博物馆已收藏有5幅德拉克洛瓦的素描和水彩,以及42幅版画。
他为杂志《镜子》所作的漫画就近乎直白地表达了自己对皇室、法院、贵族和神职人员的不满。1827年,由查尔斯·肯布尔领衔的一支英国演出团到访巴黎,为众多年轻的法国浪漫主义者(维克多·雨果、大仲马、查尔斯·奥古斯汀·圣伯夫、泰奥菲尔·戈蒂耶、阿尔弗雷德·德维尼、赫克托·柏辽兹和德拉克洛瓦等人)呈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